北理工7人入選第四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發布日期:2019-01-18 供稿:校科協 編輯:王玉國 審核:胡曉珉 閱讀次數:
日前,中國科協公布了第四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入選者名單,除特殊科技領域外的285名入選者名單中,我校共有7人入圍,入選人數位列全國高校第四。截止目前,我校共有24名青年教師入選。
姓名 |
學院 |
宋韜 |
宇航學院 |
袁夢琦 |
機電學院 |
黃勇 |
光電學院 |
于季弘 |
信息與電子學院 |
沈凱 |
自動化學院 |
陳來 |
材料學院 |
高鎮 |
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 |
“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是中國科協實施的人才支持項目,于2015年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創新科協系統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挖潛方式、評價體系、培育模式,與杰出青年科學家獎、杰出科學家獎一起,形成中國科協系統選拔、培育、評價、獎勵卓越科技人才的創新體系。“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重點支持對象為32歲以下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科技人員,每年培育支持的數量為200名左右。通過發揮中國科協所屬全國學會“小同行”和高水平學術大師聚集的專業優勢,強化對青年人才苗子的發現舉薦作用,及早發現、重點扶持,指導青年人才過好“科研黃金期”,打好職業基礎,激發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成長為德才兼備、勇于創新的國家科技領軍人才重要后備力量。每位入選者可獲得中國科協連續3年的專項經費資助,每年15萬元。
附教師簡介:
宋韜,北京理工大學預聘助理研究員,從事無人機總體及自主控制領域相關科研和教學工作,開展新構型無人機復雜動力學建模與控制、多機協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致力于提升無人機系統的智能和自主水平。作為團隊技術負責人獲2017年阿聯酋阿布扎比國際機器人挑戰賽冠軍,發表SCI/EI論文10余篇。
袁夢琦,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爆炸毀傷效應及安全防護研究。承擔國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科技冬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35”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7項國家級項目,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20余篇,以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7項,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等獎勵。
黃勇,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光學相干層析成像術的技術開發及其在生物醫學領域應用的研究。在國際生物光電子學領域重要期刊雜志發表發表SCI論文42篇。研究成果已授權4項美國專利,申請3項中國專利。2016年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金國藩”青年學子獎。獲2018年度北京理工大學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
于季弘,信息與電子學院預聘副教授,從事工業物聯網無線感知和空天地一體化網絡研究。目前在國際網絡通信領域知名期刊會議發表論文26篇。在Springer Nature出版英文專著一部,獲得授權發明專利一項。作為主要技術骨干曾參與國際物聯網及無線通信項目。擔任IEEE ICNC 2019無線自組與傳感網分會主席,擔任IEEE Trans. Mobile Computing等國際期刊審稿人。
沈凱,北京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預聘助理教授。從事組合導航與智能導航、多源信息彈性融合、智能無人系統方面研究。在自適應魯棒卡爾曼濾波、系統動態分析與優化設計、智能導航與控制一體化等方面取得創新成果。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俄文學術專著1部(BMSTU Press出版),參與出版工程教育著作1部(IGI Global出版)。受邀擔任Navigation-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Navigation等多個國際期刊及俄羅斯期刊審稿人。
陳來,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博士后。從事鋰離子電池富鋰錳基正極材料、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等高比容量材料的研發。已在Advanced Materials等一區刊物發表SCI論文2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第62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第11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三個基金類項目。
高鎮,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特別副研究員。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天空地一體化信息傳輸及新一代移動通信傳輸技術,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2篇,獲IEEE Trans. Broadcast.期刊2016年唯一最佳論文獎,獲IET Electronics Letters期刊2016年唯一最佳論文獎。獲批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