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榮獲6項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發布日期:2019-01-03 供稿:教務部 攝影:研究生院、計算機學院、自動化學院
編輯:榮磊 審核:栗蘋 閱讀次數: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北京理工大學完成的《基于人才成長規律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探索與實踐》等6項教學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3項作為聯合完成單位獲獎)。
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國務院確定的國家級獎勵,每四年評選一次,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和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的檢閱和展示,代表了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的最高水平。
近年來,我校大力推進教學模式、課程建設、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構建人才培養新生態,取得了一系列教學成果。本次獲獎項目正是我校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經過多年努力取得的創造性成果。
今后,學校將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持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培養“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領導人才。
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成果名單
序號 |
成果名稱 |
成果完成人 |
成果等級 |
完成單位 |
1 |
基于人才成長規律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探索與實踐 |
王軍政、肖文英、栗蘋、唐勝景、楊東曉、黃明福、程杞元、何洪文、崔嵬、李明磊 |
二等獎 |
北京理工大學 |
2 |
面向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虛擬實驗體系與在線實驗模式探索 |
李鳳霞、陳宇峰、李冬妮、余月、趙三元、李林、計衛星 |
二等獎 |
北京理工大學 |
3 |
面向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自動化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彭熙偉、廖曉鐘、汪湛清、夏元清、冬雷、劉向東、張婷、鄭戍華、王軍政 |
二等獎 |
北京理工大學 |
4 |
推進基礎課與實踐教學協同創新,致力知識向能力有效轉化 |
孫康寧,梁延德,傅水根,于化東,張景德,羅陽,林建平,朱華炳,童幸生,劉會霞,韓建海,邢忠文,付鐵,朱瑞富,張遠明,李愛民,畢見強,楊蓮紅,韋相貴,黃根哲 |
一等獎 |
山東大學,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江漢大學,江蘇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昌吉學院,欽州學院 |
5 |
跨區域跨校在線開放課程“1+M+N”協同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 |
徐曉飛,戰德臣,陳越,蔣建偉,嵩天,王楊,馮祖洪,張龍,傅育熙,何欽銘,趙柱,韓飛,楊波,翁愷,蘇小紅,初佃輝,張策,李晗靜,吳明暉,崔立真,梁永全,張廣淵,王成端,董吉文,魯芹 |
一等獎 |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西南石油大學,北方民族大學,河西學院,臨沂大學,北京聯合大學,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交通學院,濰坊學院,濟南大學,齊魯工業大學 |
6 |
本土原創學說引領的管理定量方法課程群建設與教學改革 |
劉思峰,韓伯棠,方志耕,趙先,黨耀國,徐海燕,謝乃明,菅利榮,鐘華,吳和成,袁潮清,米傳民,胡明禮,侯福均,關葉青,王建才,楚巖楓,陶良彥 |
二等獎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
附我校牽頭榮獲2018年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簡介:
成果名稱:基于人才成長規律的本碩博一體化培養探索與實踐
成果完成人:王軍政、肖文英、栗蘋、唐勝景、楊東曉、黃明福、程杞元、何洪文、崔嵬、李明磊
成果簡介:以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頂層統籌優化設計學科研究方向與專業基礎知識相適應的本碩博一體化貫通培養體系,包括一體化課程、教材、實踐、國際化和綜合素質教育等;基于學生興趣和能力,建立符合拔尖創新人才成長規律的“3+X”動態調整機制;構建激勵學科和科研優勢資源投入本科生培養的內生動力機制;立足國防軍工科研優勢,以重大項目需求為導向,創建跨學科界限和學位層次研究組,培養學生科研綜合能力、創新思維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等綜合素質。
成果名稱:面向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的虛擬實驗體系與在線實驗模式探索
成果完成人:李鳳霞、陳宇峰、李冬妮、余月、趙三元、李林、計衛星
成果簡介:針對計算機公共教學中計算思維教學難和在線實驗缺乏支撐的問題,利用重構理念和虛擬仿真技術,完善了課程體系、創新了實驗模式、研發了支撐平臺、推廣了協同方法。主要包括:面向不同應用形成可裁剪課程群,并量身定制了強匹配的實驗教學內容,重構了課程新體系;創作了虛擬實驗系統,提出演示型、驗證型、設計型三種虛擬實驗構建方法;研發了“虛擬實驗工場”云平臺,已開放5個學期,185所高校的627名教師開課,3萬多學生在線實驗;率先在慕課中置入在線實驗,學習人數多次刷新該課程全國紀錄,大樣本實踐了在線實驗方案。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轉型發揮了重要的推動和引領作用。
成果名稱:面向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自動化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成果完成人:彭熙偉、廖曉鐘、汪湛清、夏元清、冬雷、劉向東、張婷、鄭戍華、王軍政
成果簡介:以解決控制系統復雜工程問題牽引,貫徹“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探究”方針,構建了工程科學、工程實踐、工程素養、人文素養融合的“工程集成教學”實踐體系,重實踐、重設計、重融合、重創新貫穿全過程;打造共建共享、系統集成的一流實踐平臺;建立技能培養與實踐體驗、專業實驗與工程訓練、專業實踐與素質教育相融合的實踐育人新模式;科教協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設一流的師資隊伍;培養了一批工程實踐能力強、創新創業能力強、受企業歡迎的卓越工程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