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V 2016國際賽會于北京理工大學成功舉辦
發布日期:2016-10-28 供稿:黨委宣傳部 攝影:黨委宣傳部
編輯:辛嘉洋 審核:王征 閱讀次數:
2016年10月17日至21日,北京理工大學成功舉辦了2016國際微小型無人飛行器賽會(IMAV'2016)。來自荷蘭、法國、德國、西班牙、韓國等15個國家24支隊伍共計300多人在北理工參加賽會,展示了國際微小型無人飛行器系統發展的前沿水平和最新成果。
IMAV'2016作為在國際無人飛行器領域具有最廣泛影響的傳統高水平微小型無人飛行器賽會,首次登陸亞洲,在北京理工大學成功舉辦。參加賽會的隊伍和人員來自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法國航天控制中心、法國無人機研究中心、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無人飛行器領域國際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IMAV'2016的成功舉辦,搭建了國內無人飛行器研究與國際領先水平研究機構之間 “走出去”與“走進來”的學術技術交流平臺,通過高水平的競賽,構建了了解與掌握國際無人飛行器發展前沿動態與技術水平的新途徑與新機制,推動國內相關領域的融合與發展。
本次賽會經過了IMAV委員會對各申請單位的國際學術影響、技術優勢、組織能力和承辦實力等因素的綜合評估,認真遴選,最終決定將IMAV'2016由北京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承辦,將賽會安排在中國,由北京理工大學組織實施。復雜系統智能控制與決策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機器人與系統北京市高精尖研究中心、北京理工大學無人飛行器自主控制研究所,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Aerolion Technologies, MathWorks,飛虎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為本次賽會的協辦單位。
本次國際微小型飛行器賽會(IMAV'2016)能夠在中國舉辦,是IMAV委員會以及聯合承辦高校對北京理工大學的充分信任與認可。作為聯合承辦方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更是世界無人飛行器研究領域的佼佼者,在國際無人飛行器領域具有很高的國際影響力及學術地位,在多次國際大賽中獲得總冠軍,與這樣的高校合作,也充分展現了北理工在國際無人飛行器研究領域的技術實力與開放程度。
黨委書記趙長祿教授、校長胡海巖院士、常務副校長楊賓教授等學校領導親臨比賽現場觀看比賽。常務副校長楊賓教授在大會晚宴上代表北京理工大學致辭,感謝IMAV選擇北理工來承辦此次盛會,歡迎國內外學者和參賽團隊的積極參與。
本次賽會由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杰教授擔任大會總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Ben M. Chen教授和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田剛印先生擔任大會聯合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的Jinqiang Cui教授與北京理工大學林德福教授共同擔任競賽委員會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Feng Lin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學彭志紅教授共同擔任學術會議委員會主席。賽會主要分為學術會議、微小型無人飛行器競賽和北理工無人系統高精尖科技成果展示三個環節。
大會協主席、新加坡國立大學Ben M.Chen教授主持10月18日的大會開幕式上。中國科學學會學術部常務副部長蘇小軍代表中國科協致辭,向大會的勝利召開表示祝賀。大會總主席、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陳杰教授代表承辦單位致開幕辭。IMAV委員會主席Guido de Croon教授代表IMAV致辭,向承辦單位、向北京理工大學表示感謝。
在學術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友樊邦奎研究員做了精彩的大會總報告。樊邦奎院士作為中國無人飛行器研究領域的領軍學者,其報告全面總結了國際無人飛行器的發展歷史,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無人飛行器領域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技術水平,展望了無人飛行器的發展趨勢和未來,精彩的報告博得與會者的持久熱烈掌聲。來自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Guido de Croon教授,來自法國航天航空中心的Jean-Marc Moschtta教授以及來自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的Dieter Moormann教授分別做了大會報告和邀請報告。
為了保證比賽的公正性,根據IMAV的規則,大會的承辦方不能參加比賽。但北京理工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憑借在無人飛行器領域的技術優勢,為本次競賽提供了強有力的學術支持與技術保障。科學搭建設計比賽場地,建設室內“黑箱”空間,利用良鄉校區湖面模擬涉水救援項目,并設計制作了無人機起降的軌道移動平臺,實現對平臺晃動情況的精確模擬。經過精心的策劃、科學的設計,無論是道具制作還是賽事規劃,都展示出對無人飛行器自主控制等方面性能的超高要求,為參賽隊伍提供了高水平的競賽平臺。
無人飛行器競賽分為室外和室內賽,要求無人飛行器在無人干預條件下全自主完成任務。
室外比賽地點為北京理工大學良鄉校區北湖,需要參賽無人機從移動搖擺平臺起飛,完成現場地圖繪制、評估事故態勢、對模擬落水人員進行目標定位,并投放救生圈,采集鉆油平臺周圍水樣,投放至指定容器,最終降落到移動搖擺平臺上。寧波雷虎為賽會帶來了精彩的無人直升機的飛行表演。
室內比賽地點為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體育館,同樣要求無人機從移動搖擺平臺起飛,面對模擬鉆井平臺的“黑箱”建筑,自主選擇通過門、窗或煙囪進入,在線完成房間內三維地圖的構建,拾取指定房間中的物體,并將其投放至指定位置,之后安全撤離建筑物,降落在移動平臺上。
室內/室外比賽的各個環節均體現了無人飛行器的環境感知、自主決策、智能控制、實時任務規劃等自主控制核心技術。
在北京理工大學相關領導的組織協調下,學校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構建了專業逼真的比賽環境、設施及道具,賽會中工作人員、安保人員、醫務人員以及志愿者的安排十分細致專業,裁判人員進行了公開公正評判,出色的完成了組織和承辦工作,有力的保障了賽會的順利進行。
中央軍委科技委、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空軍、陸軍、海軍、中國軍事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北京市科委、中航集團等多個部門與機構的領導與專家蒞臨賽會現場,進行參觀與指導。IMAV'2016所構建的國內外高水平研究機構深度交流合作新機制與新模式引起了廣泛關注,并獲得了充分肯定。同時,該賽會的成功舉辦可以為國內外同類型賽事的籌備和舉辦工作提供參考和幫助。2017年國際無人機大賽(MBZIRC)組委會主席阿聯酋哈里發大學教授Lakmal Seneviratne教授全程觀摩賽會,對比賽組織籌備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并邀請組委會前往阿聯酋指導與傳授相關籌備經驗。
10月21日,IMAV'2016圓滿完成了所有的賽會項目。校長胡海巖院士出席閉幕式,為獲得室外比賽一等獎的德國AKAMAV隊頒發獎狀和證書,IMAV委員會主席Guido de Croon教授為獲得室內比賽一等獎的伊朗KN2C隊頒發獎狀和證書,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項昌樂教授為獲得室外比賽二等獎的法國ISAE隊頒發獎狀和證書,IMAV委員、法國Jean-Marc Moschtta教授為獲得室內比賽二等獎的墨西哥Quetzalcuauhtli隊頒發獎狀和證書。大會協主席Ben M.Chen教授和田剛印先生,分別為獲得室外和室內三等獎的韓國SCV隊和荷蘭MAVLAB 隊頒發獎狀和證書。
IMAV委員會主席Guido de Croon教授在閉幕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對本次賽會給予了充分肯定,贊揚這是歷次賽會中最成功、最精彩、水平最高的,對北京理工大學的精心組織表示衷心感謝。下屆承辦單位法國的Jean-Marc Moschtta教授從大會總主席陳杰教授手中接過了IMAV旗幟,并向與會者介紹了下屆賽會的籌備情況。校長胡海巖院士致閉幕辭,他感謝IMAV委員會對北京理工大學的信任、感謝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大力支持、感謝所有與會學者和參賽隊伍的熱情參與,并宣布IMAV 2016賽會成功閉幕。
北京理工大學在賽會期間還舉辦學校無人系統高精尖科技成果展。展出了無人飛行器自主控制研究所研制的察打一體化無人直升機武器系統,無人賽車隊“地面航母”、薪火車隊地面無人系統和慧動車隊無人駕駛汽車等一系列先進無人系統成果,集中體現了北京理工大學在無人系統方面的先進技術水平和能力。
目前,無人飛行器已經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自主控制技術走多遠決定了無人機能走多遠,自主控制是無人飛行器的技術發展的必然方向。通過該賽事的舉辦,國內外知名學者共同討論無人機自主控制技術的新理論新技術,促進了不同國家的學者和技術人員在該領域學術上和技術上的深度交流與合作,有助于快速提高我國無人飛行器領域的學術和技術水平,促進無人飛行器向智能化方面發展,進一步推動無人飛行器在軍事、民用等各個領域的應用。
本次賽會的成功舉辦,得到學校各級領導、學校辦公室、校團委、宣傳部、保衛處、科學技術研究院、國際交流合作處、財務處、教育基金會、體育部、后勤集團、良鄉管理處、校醫院、網絡中心等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協作,宇航學院、自動化學院、無人飛行器自主控制研究所等相關學院和機構作為具體承辦單位,付出了大量心血與汗水,確保了大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