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讯网-皇冠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北京理工大學舉行首屆“延河”教師發展獎勵基金頒獎儀式


  

  6月14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學首屆“延河”教師發展獎勵基金頒發儀式在中關村校區舉行。學校黨委書記趙長祿、校長胡海巖、常務副校長楊賓出席頒獎儀式。基金捐贈人、學校原黨委書記郭大成教授,獲獎人張忠廉老師、戴永增老師,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光電學院、教育研究院負責人及師生代表共40余人參加了頒獎儀式。儀式由常務副校長楊賓主持。

  “延河”教師發展獎勵基金是由郭大成教授及其夫人索滬生教授在學校75周年校慶之際,出資30萬元設立的教師發展獎勵基金,主要用于獎勵在教學科研方面德藝雙馨、對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工作有突出貢獻的模范教師。

  

  胡海巖在頒獎儀式上講話。他肯定了張忠廉、戴永增兩位老師對教學科研的突出貢獻;感謝郭大成教授、原黨委書記焦文俊教授、原校長匡鏡明教授等老領導捐資支持學校的建設發展,設立獎學獎教金,使得我學校的教育基金會資助體系不僅覆蓋了學生,也逐漸加大對教師的資助,有利于教師隊伍建設更上新臺階。胡海巖強調,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所有教師都必須把“師德”放在首要位置。兩位獲獎教師對教育事業充滿了深厚的熱愛之情,愛生如子,大愛育人,是師德楷模。他們的事跡恰好體現了北理工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兩大突出特色,就是“延安精神“和”實踐創新”。北理工全體教師應向兩位老前輩學習,立德樹人,嚴謹治學,使北理工在建設“雙一流”的過程中積歷史之厚蘊,宏圖更展,再譜華章。

  

  郭大成滿懷深情地表達了他離開工作崗位一年多來一直心系學校發展的心情。他講到,2015年適逢學校建校75周年,經過和有關校領導、教育基金會、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中心多次溝通,決定設立“延河”教師發展獎勵基金,為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教師發展工作表達心意和支持。希望它成為種子基金,吸引更多的校友以及社會捐資支持學校的教師發展工作,使北理工擁有一流教師、培育一流英才、成為一流大學。

  根據《北京理工大學“延河”教師發展獎勵基金章程》,在捐贈人的提議下,經評審委員會討論,首屆獎勵基金頒發給兩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光電學院退休教師張忠廉、教育研究院退休教師戴永增。郭大成高度評價了兩位老教師在教書育人、實踐創新和教育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贊揚了兩位長者在師德、做人做事、幫助青年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方面孜孜以求、不計名利、樂于奉獻的典范作用。

  教育研究院書記、教學促進與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龐海芍介紹了“延河”教師發展獎勵基金章程,宣讀了兩位獲獎教師的頒獎詞。

  

  趙長祿和郭大成為張忠廉老師、戴永增老師頒發證書并合影留念

  

  張忠廉回憶了多位校領導對光電學院創新基地工作的大力支持,表達了對學校和自己當年學習的信息學院、工作的光電學院的衷心感謝。同時也對和自己一起工作的教師團隊、培養的學生們表示感謝。他說,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最容易發現問題,提倡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戴永增說,自己特別感恩的是黨和人民給自己提供了上大學的機會,感恩在北理工接受的良好教育,感謝校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與幫助,尤其感謝批評和教育使自身快速成長。自己“感悟”最深的是在研究徐特立教育思想的過程中受到了眾多啟發和感染。師德和德育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十分重要,好教師必須要有一顆仁愛之心。

  頒獎儀式使所有在場師生受到了感染和感動,紛紛發表了感言。

郝群光電學院院長

  張忠廉老師退休后二十余年孜孜以求,不取分文,將全部心血傾注和奉獻在光電創新實驗教育基地,愛在其中,樂在其中。他不僅教授學生創新實踐的方法,也給予學生做人的規范,形成學生成長成才的綜合素質。每年都有許多畢業生從國外回校看望張老師,重溫在基地學習成長的經歷。張老師的精神也感染學院的老師愛崗奉獻、潛心育人、創新致遠。學院將與張老師一道,在學生科技創新育人和教學改革方面不斷投入,不斷取得新成果。

包海芹教育研究院教師

  以往國家、省部級以及學校的資助和獎勵主要是基于教師的科研工作,專門獎勵教師教書育人工作比較少,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師的主要勞動價值和大學的主要功能即育人功能。“延河”教師發展獎勵基金將開創一種全新的教育資助模式,即對高校教師教學育人工作的認可和獎勵,希望這種基于教師教書育人功能的獎勵基金越來越多,逐漸“撥正”高校重科研、輕教學和育人的風氣,使大學逐漸回歸大學的本質。

張麗君光電學院教師

  大愛育人,戴永增老師用四個字道出了徐特立教育思想的精髓,而張忠廉老師正是幾十年如一日的踐行著“大愛育人”。“延河”教師發展基金頒獎儀式,是思想與行動的相互映襯,而兩位老師對所從事事業的執著與堅定,看似完美的巧合,卻蘊含著人生成功的道理。作為一名從教十年的青年教師,教師的職業生涯還有很長,而教育事業的建設之路更是任重道遠,唯有秉承“大愛育人”的信念,才能邁出堅實的步伐,登上成功的巔峰。

王冬曉光電學院教師

  參加這次“延河”教師發展獎勵基金表彰大會,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作為光電創新教育實驗基地的年輕教師,每當看到張忠廉教授以80歲的高齡,奮斗在教學第一線上;每當看到一屆又一屆的優秀學生從基地畢業,滿載而歸;每當接待一個又一個感動的學生家長的咨詢來訪,我總是驕傲而又敬畏著。驕傲的是我能夠在這樣一個崗位上長時間的接受這位可敬老教授的指導,能夠和這些懷抱“延安精神”、“創新育人”理想的教師一起工作,能夠有這么多的機會近距離的學習、模仿教育教學上的前輩們。而敬畏的,則是對于“教書育人”這一神圣職業的深深敬畏,那么多的學生等待著、期盼著,而我們需要讓他們滿意、讓給予我們厚望的家長滿意、讓一直默默支持著我們的學校和領導滿意、讓急需人才的社會滿意!如何發揚繼承老教授們的精神,如何在老教授為我們打下的基礎上繼續提高,成為了我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會議上,書記、校長、贊助人的講話以及兩位德藝雙馨的老教師的獲獎感言,就好像一盞盞指路的明燈,讓我看到了前進的路途和方向,正是:實踐育人師德堅定,教育研究大愛育人!

王鋒教育研究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張忠廉教授,一生教書育人,一生誨人不倦。在教書的道路上兢兢業業,在科研的道路上奮力前行。張忠廉教授讓我感受到了三種難能:一是學問精深,長期從事科學研究,獲獎無數。二是為人樸厚,三是有深情,言語里字字充滿著對母校的感恩,對大家的感謝,對自己學生的愛護。戴永增教授畢業后留校任教,潛心教學科研。他其實一直從事的是無線電方面的研究,在50歲的時候,接到組織任命,要他研究徐特立思想。面對將要從事的工作與自己之前所學專業毫不相干,戴老師堅決服從組織安排,一干就是幾十年,最后碩果累累。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到組織最需要的領域去,戴老師這種責任意識,使命感品質,值得我們每一位年輕人學習。作為北理工的學子,一定會牢記兩位老先生的教誨,刻苦學習,發揚延安精神,到實踐中求真知。

劉志豪光電學院2013級本科生

  成為一個好的師者,即是培養出這個時代需要的優秀人才。這個優秀除了學業方面的優秀外,還可以包含兩方面。其一是具有出色的實踐能力,其二是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張老師和戴老師分別針對這兩個方面進行了長期研究,并取得累累碩果。我一直在想一個人是如何堅持做一件事那么長時間的,戴老師發自肺腑的講話給了我答案,即信念。對于自身事業的信念,支持著他們潛心研究,忘了時間。可能他們自己也忘了已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只知道還剩下哪些工作需要繼續完善。這種延安精神正是這個時代所需、完成中國夢所需的。

鐘樂光電學院2013級本科生

  表彰會上,聽張忠廉、戴永增兩位老師的事跡及講話,收獲頗豐。張老師創建光電創新教育實踐基地,帶領學生們實踐創新,多次獲獎,成績斐然。他退休后不求報酬,仍教書育人,無私奉獻,數十年如一日。平日里老師非常關心學生,經常強調為人品德的重要性,分享他的學習方法和實踐經驗,授人以漁。戴老師多年研究徐特立精神,并向其學習,秉承延安精神,大愛育人,不求名利。兩位老師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德才兼備。這不僅是對教師的要求,更是成為優秀人才的必備品質。我們年輕一輩都應以此為目標而努力奮斗,做注重個人修養、博聞強識并勇于開拓進取,實踐創新的人。

袁盼光電學院2013級本科生

  實踐中,張老師躬身親為,參與到我們的設計、加工和裝配中;學習上,張老師陪大家一起奮斗到晚上11:30;生活中,張老師平易近人、克勤克儉,是我們的行為楷模。經過與張老師近距離接觸學習,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艱苦奮斗、持之以恒的延安精神。借用戴老師的話來說,兩位老師“大愛育人”,在各自的方向上不斷探索,無私奉獻。身為學子,立德樹人、沉潛刻苦、一絲不茍,為弘揚延安精神成為有志青年而艱苦奮斗。

  附:

  “實踐育人楷模”張忠廉老師頒獎詞

  五十五年如一日執教三尺講臺,如今仍耕耘在育人第一線;

  近三十年教研結合厚積薄發終獲大獎,科研積淀與育人思想相融合提出“大學生科學研究八步驟”,指導學生從理論學習順利走向科學研究;

  二十年潛心鉆研探索實踐教育改革,點滴思想凝結成“兩個最佳結構”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為學生的成功之路指明方向;

  退休后,仍不計報酬,視教書育人為生命,愛生如子,致力于探索實踐教學改革之路;

  十五年如一日傾心光電創新基地,甘為人梯,悉心培養青年教師,教育事業后繼有人,代代相傳;

  教師團隊秉承勤懇奉獻的“創新基地精神”,精干的團隊,高效的運行,培育近5000名科技創新人才,光電創新基地被稱為“學生科技創新的搖籃”;

  在他的培育下,400多名學子獲北京市和國家級科技創新獎勵和榮譽稱號;他曾獲得1986年國家科委技術進步三等獎,2003年北京市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個人、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0年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

  他就是北理工名師,光電學院退休教師張忠廉教授。

  他躬身力行詮釋著“為人師表、德藝雙馨”的內涵;他以智慧和行動呵護著一代代年輕人的創新思維,激發著一代代學子的創新夢想;他以一名普通教育者的身份書寫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燦爛人生。

  “教育研究典范”戴永增老師頒獎詞

  有這樣一位師者,畢業后留校任教,36載如一日,潛心教學科研,培養了一大批北理工學子。 有這樣一位著者,退休后筆耕不綴,八年時間編纂180余萬字的《徐特立文存》;主編完成《徐特立教育論語》等四本書籍;完成專著《群眾本位——教育之光》。

  有這樣一位學者,走過花甲,還堅持奮斗在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的第一線,為徐特立教育思想的傳播不懈努力。

  有這樣一位老者,邁過古稀,卻仍然執著于北理工延安精神的研究與傳承,執著于以延安精神百年樹人。鑄守延安根、軍工魂,傳播國防情、北理夢。

  他就是被譽為“中國研究徐特立第一人”、“資深教授”戴永增老師。

  他是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會員、理事,中國兵工學會會員。他不僅研究徐特立教育思想,還是徐老教育思想的實踐者。他不懼年事已高,積極關心青年學生的成長和年輕教師的發展,講述延安精神的深刻內涵。他以“經師”與“人師”的精神表達傳道授業的真諦。他身體力行詮釋著:延安精神是用大愛精神培育出來的,可以戰勝一切困難,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積淀而成的文化精髓。

大发888游戏平台电子| 百家乐记牌器| 威尼斯人娱乐场首页| 时时博娱乐城| 新澳门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龙虎斗| 网络百家乐真人游戏| 黄金城百家乐官网下载| 免费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博彩策略论坛| 澳门百家乐海洋阿强| 时时博娱乐城评级| 做生意什么花风水好| 足球百家乐投注网出租| 百家乐官网网站开户| 百家乐官网站| 网上百家乐官网的技巧| 黄金城百家乐苹果版| 百家乐官网一直下注庄家| 中华百家乐娱乐城| 大发888游戏技巧| 噢门百家乐官网玩法| 澳门百家乐经| 电脑打百家乐官网怎么赢| 威尼斯人娱乐城赌百家乐| 百家乐官网赌场破解| 大发888出纳柜台| 24山向吉凶详解视频| 在线百家乐官网官方网| 利澳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宝马会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试玩1000元| 百家乐官网投注综合分析法 | 真人百家乐官网好不好玩| 大发888官方下载安装| 百家乐官网平注法到656| 皇冠网百家乐平台| 澳门百家乐实战| 网络百家乐官网赌博视频| 百家乐倍投工具| 百家乐足球投注网哪个平台网址测速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