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讯网-皇冠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中國新聞】校友風采:創業新生代的“激情”與理性


原文鏈接: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91023/15677394.html

來源:人民政協報2009年10月23日   摘編:新聞中心 國慶


   相較于中生代創業者化蛹成蝶般的蛻變,年僅30歲就打造出全國規模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公司的李浩,他的成功顯得有些“輕而易舉”。大學時代恰逢中國第一批大學生創業的激情漩渦開始涌動,尚未畢業李浩已經赤手空拳釀就了幾件引以為傲的“大手筆”,參與啟航學校的創建、大規模引進校園招聘、出版推銷教育圖書,現在大學校園里如火如荼開展的活動項目,在李浩眼里,留下更多的是創業初期青澀的盲動和激情。

    創業失敗會磨掉你的焦躁、沖動

    從瞄準人力資源服務外包行業那一刻起,李浩的戰略定位就異常清晰,正如公司的名字“易才”,他定位于構建企業和人才的橋梁,并在發展中逐步制定了3個“五年”計劃,第一個5年計劃就是從“零”起步,做到行業的領先者;第二個5年,是從行業的領先者,做到行業的領導者;第三個5年即成為中國有影響力的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標桿性企業。如今第一個5年計劃已經圓滿完成,李浩用5年的時間完成了國內同行業公司30年才能完成的目標。

    談及這些,李浩的語氣顯得異常平和,他說,在大學時代他早已經歷“創業--失敗,失敗--創業……循環往復,尋找到好的創業模式、新的創業機會”的歷練,如今無論從內心準備還是業務運營,都日趨平和穩定。

    對于失敗的總結,李浩認為那是他人生和創業歷程的一份厚禮:“大學時代創業失敗有很多好處,它會磨掉你的焦躁、沖動,創業需要激情,持續的激情尤其重要,但是不能沖動。”

    每個行業都需要拓荒者

    距離世紀之交的那次大學生創業浪潮10年后的今天,大學生又一次被推向創業的潮頭浪尖,一個個“創業英雄”、“創業范本”應運而生。對此,作為“過來人”的李浩顯得尤為平靜:“如果說我們那時候是'主動創業',現在的年輕人創業更多的帶有'被動'的成分,因為大學生就業難,但是創業機遇很多,挑戰也更大。”

    李浩說:“現在創業,無論從政府還是市場環境都很開放,首先政策上支持,另外,只要有好資源好項目,就會有人投資。而且現在能學到很多創業知識、創業案例,這是機遇,挑戰是競爭太激烈,如果想成功,競爭力要很強。”

    創業是一個永久的話題,每個懷揣創業夢想的大學生都在思索著怎樣才能用自己現有的知識換取足夠的財富,從而實現資本與市場的完美對接。李浩對此有著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每個領域都有創業機會,無論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說實話,能夠成為一個大行業的機會是很少的,但是每個行業又都需要思想上的拓荒者,我有幸成為其中一員。”

    對于那些一創業就雄心勃勃立志成為第二個“比爾·蓋茨”的人,李浩認為這是對創業的誤解。“創業,培養的是一種實踐和創新能力,創業是一種手段,這是基礎性的,但不一定就是開公司做很大的業務,也許就是一個很小的項目。”

    李浩說,真正杰出的創業,培養的是一種創新能力,培養差異化的就業能力。

    企業自身的發展和

    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個整體

    目前,企業競爭越來越遵循一個新的包含企業社會責任因素在內的競爭規則。在李浩看來,企業自身的發展和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個整體,二者并不相悖。“易才集團是提供人力資源外包服務的企業,可以說,解決就業、幫助企業協調勞動關系等等就是我們的核心業務,其本身就是一項重大的社會責任。”

    李浩說,作為服務性的行業,本身就是一種綠色產業,沒有任何污染,這就是社會責任的體現。這兩年,易才利用集團全國布局的優勢,在國內數十個城市建立了40多個“青年就業創業基地”,為青年人才提供崗前培訓、在崗實習、專家指導等多項專業教育,幫助他們積累工作經驗,找到合適的工作。

    目前大學生就業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實踐能力不足,而易才建立的“就業創業基地”就是要彌補這一環節,“一邊是企業,一邊是學生,通過實習平臺,讓學生具備企業所需的技術和能力,最終從'學生人'變成'職業人'。”

    通過實習,大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改進一種就業心態,現在16歲和60歲的人,同樣可以競爭一個2000元的崗位,我們的教育是為了什么,就是要讓學生適應這個社會。”

    2009年6月,北京理工大學-易才大學生創業中心成立,這是一個校企共建的大學生創業中心,李浩說:“我們希望培養大學生的一種創業,是可以把創新的理念轉變成能創造出價值的一種能力,變成有差異化就業的一種競爭力,而不只是簡單的解決就業。”


    “畢竟不是人人都要創業,但是實踐和創新能力是人人都要有的。”

    此后,李浩還將這種批量就業的業務模式向農民工、退伍軍人、殘疾人等群體推廣。“這些也和我們業務掛鉤,否則不可持續,我們做的就業群體越多,我們業務也更多,這即是社會責任,也是品牌戰略,同時也是業務戰略。”

    李浩理性地說,企業自身的發展和承擔的社會責任是相互促進的一個良性循環,企業越發展,越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承擔社會責任也會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解艷華)
 

分享到:

百家乐官网笑话|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口诀| 百家乐博弈指| 88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百家乐网上赌博网| 巨鹿县| 太阳城百家乐外挂| 金逸太阳城团购| 百家乐官网庄不连的概率| 百家乐筹码防伪| 百家乐官网图淑何看| 德州扑克游戏| 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开户| 新利娱乐| 百家乐六合彩|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168| 太阳城橙翠园| 怎么看百家乐官网走势| 百家乐官网打连技巧| 去澳门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娱乐城百家乐官网送白菜| bet365是否合法| 大众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洱源县| 百家乐玩法| 百家乐有哪些注| 利高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大发888唯一官网| 赢家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财神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德州扑克 下载| 百家乐桌子轮盘| 网上百家乐官网试| 百家乐官网三珠投注法| 博九娱乐场| 真人百家乐网络游戏信誉怎么样| 百家乐官网缩水工具| 网上澳门| 百家乐大| 缅甸百家乐玩假吗| 百家乐官网讲坛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