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熱點透視]從我做起,營造文明離校好風尚
發布日期:2006-06-26 閱讀次數:
本報記者 楊晨光 通訊員 孟兆熙
《中國教育報》2006年6月23日第2版
http://www.jyb.com.cn/gb/2006/06/23/zy/2-jyxw/1.htm
2006屆大學畢業生即將告別熟悉的校園,他們倡議用“八榮八恥”指導自己的行為,把美好回憶留在學校。
用“金點子”為學校發展建設獻計獻策
“我們建議在校內增設一些公共坐椅,方便同學使用”、“應該設置一個失物招領處,方便大家查詢丟失的物品”、“建議通過網絡可以預訂租借體育館、乒乓球館、足球場等場地設施”……在復旦大學舉行的2006屆畢業生“我為母校獻‘金點子’”座談會現場,20多個院系的畢業生代表積極地向校領導提出了300多條合理化建議,其中41條優秀“金點子”得到廣泛認同。
“我為母校獻‘金點子’”活動已成為復旦大學畢業生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學校今年“絢麗青春·閃亮人生”畢業生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復旦大學通過“感知復旦——校史館參觀”、“我心目中的好老師評選”、“06畢業生之星評選”等主題活動,引導畢業生將個人發展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在走出校園踏上工作崗位后,成長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棟梁之材。
北京理工大學信息學院則采用評選金牌畢業生的辦法來展現畢業生的風采,對畢業生進行德育的新嘗試和新探索。整個評選過程經過民主推薦、嚴格篩選、德育答辯等方式,最終產生3至5人被授予金牌畢業生稱號并頒發北理工建校60周年紀念金牌。北理工黨委副書記楊賓說,金牌畢業生都有著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珍惜大學寶貴時光,全面發展,希望在校大學生們都能夠貫徹“德育為先,學習為本,拓展素質,健康成才”的理念,把這種德育形式傳承并堅持下去。
用特色活動傳遞對校園生活的眷戀
天津大學大四學生邢鑫日前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學弟學妹送上的臨別禮物:用紅布包裹的母校的泥土和樹葉。“這是母校送給我們畢業生最好的禮物!‘泥土’滋養了我們這些‘樹葉’,我們也應該用自己的所學回報母校和社會。我要永遠記住這份最珍貴的感情!”邢鑫捧著母校的泥土激動地說。
“回憶送寢室,泥香傳真情”是天津大學求實團校以“愛?!迸c“感恩”為主題舉辦的“畢業文化月”系列活動的一部分。經過精心策劃與準備,天津大學團校學員將從學校收集到的泥土和樹葉用廢舊的條幅精心包裝起來,并在宿舍區內向全校學生征集對畢業生的臨別贈言,然后把1000余份包裝好的泥土、樹葉與祝??ㄆ偷矫恳婚g畢業生寢室。
“我們組織這樣的活動,一方面讓學長在離校之際能夠感受到我們的祝福;同時,我們也希望母校的泥土能夠伴隨他們今后的人生旅程,使他們永遠以‘我是天大人’為榮?!北敬位顒拥慕M織者劉萍在接受采訪時說。
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的畢業生們則發起了以“傾情贈書、真情傳遞”為主題的贈書活動,贈書活動將畢業生們用過的書收集起來,送給需要書籍的學弟學妹,贈書對象以貧困生為主,內容涉及考研、公共課、專業課等方面?;顒娱_展以來,畢業生們積極響應,短短一周時間就捐贈書籍1500余本。
用具體行動做母校精神的延續者
“我幸運,因為我是農大人。4年來,相比學業的提高,我們收獲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變化?!敝袊r業大學本科畢業生高嵩以前對“三農”問題并不十分關心,學校的氛圍給了他認識農村、了解“三農”的機會,幾次暑期下鄉、數次農村政策論壇以及眾多相關活動,不僅使他對“三農”有了比較具體的認識,也使個人觀念上有了很大的改變。“我開始變得愛談農村、關心農業、喜歡和農民朋友打交道,我明白了在‘民以食為天’這五個字的背后,蘊含著多少辛勤的血汗?!备哚匀缡钦f。
湖南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畢業生劉取平從小性格比較內向,進大學后變化很大,“在學校里,我所在的集體有著非常強的凝聚力,大家同甘共苦,相互理解關愛,有很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群體帶給我的力量將伴隨我一生的成長?!?
豐富多彩的宣傳“文明離校”的系列活動,在廣大畢業生中倡導積極的畢業文化,把“文明離校”的風尚吹進每一個寢室、每一個畢業生的心中。有關專家指出,做好畢業教育工作,給畢業生以特別的關愛,校園風景會更好,校園文化也會更加絢爛、豐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