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報]科研課題爭秀藝術美
發布日期:2005-10-27 閱讀次數:
第六屆北京青年學術演講比賽決賽(理工科專場)實錄
北京科技報: 李嬋 2005年10月26日
http://bkb.ynet.com/article.jsp?oid=6634045
圖為馮豫韜進行題為《趣味設計的興起》的演講
■攝影/本報記者曲立巖
馮豫韜站在講臺上,介紹著有關設計的話題。
和往常一樣,她把自己也沉浸在了所講的內容之中,情不自禁打著手勢,鏡片后面的眼睛微笑著同臺下的每一個人傳遞著眼神。似乎只有提問的時候,她才會稍稍放慢語速,話音一揚,隨后把眉毛高高挑起。
其實,這一天和往常并不一樣。
這里不是馮豫韜熟悉的北京聯合大學,而是位于北京理工大學逸夫科技交流中心二樓的大會議室。臺下面對的也不是熟悉她的同學們,而是來自北京市各學會的專家評委和青年學術工作者。此外便是,她時不時地會側過身子,將微笑定格上一兩秒,“照顧照顧”在一旁對焦的攝影師。
參賽者的演講涉及前沿學術課題。
10月20日,第六屆北京青年學術演講比賽決賽(理工科專場)在北京理工大學逸夫科技交流中心舉行。經過北京市各學會層層推薦和初選所產生的30名選手會聚在了這里。馮豫韜便是其中的一名。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他們說,‘你可以去試一試的’,于是我就參加了。”馮豫韜說的“他們”,是她在北京聯合大學的學生和同事。不知是否因為是首次參賽,第4個登臺的馮豫韜在演講結束后似乎緊張尚存。“沒有剛才演講的時候緊張了。”她坦言著,一邊打開筆記本電腦查看資料,一邊對坐在旁邊的本報記者說,“他們都好厲害的,有的參賽者所涉及的研究課題都特別前沿,講得也很深刻,我這個看起來都不那么學術。”
馮豫韜顯然擔心著自己的表現。她演講的是“趣味設計興起”的話題,她從趣味設計的定義、在產品中的表現和運用,一直講到了在奧運中的推廣。事實證明,她的擔心有些多余,第一輪報分中,她以380分位居已經演講結束的前5名參賽者之首。
等待馮豫韜的還有后面25位選手的挑戰,恐怕,最扣人心弦的期待莫過于此。馮豫韜的心也懸得更空。
學術演講成為青年學者展示才華、交流技能的平臺。
據了解,作為北京市科協促進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劃的一部分,北京青年學術演講比賽已經成功地走過了五屆。
它的宗旨就在于為青年學者熟悉學術演講規則、展示學術演講才華、交流學術演講技能、提高學術演講水平提供機會和平臺。
在今年的比賽中,經過初選,一共有44名選手最終脫穎而出闖入決賽,其中,除了30名選手在北理工賽場上進行理工科專場的兩組比賽之外,另有14名選手參加醫學或農學的專場。根據本次賽事的評分規則,專家評委將從內容、表達等諸多方面對參賽選手的表現進行綜合考察,比賽現場僅公布選手的得分情況。
據悉,選手最終的獲獎名次將依據專家評分結果由評委會最后決定,在北京市科協網站上公示后并最終公布。
展示科研的藝術美———學術演講的魅力所在。
經過一個上午,第一組的比賽結束,馮豫韜的380分與第9位參賽選手馮妍卉并列排在了前面。下午的賽程也已過半,兩名由北京環境科學學會推薦的選手遲文濤和荊紅衛均獲得了379分。
荊紅衛之后,是下午第10位登臺的參賽選手王煥生。
“能不能夠避免黑水問題?我們這里想到的是,不用水沖廁所。那么,我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我有4個答案:A.不上廁所;B.少上廁所;C.就地解決;D.生態廁所。我想各位一定會選擇D生態廁所!利用生態衛生廁所,將糞便污染物轉換為可再生利用的有機肥料,最終消除污染物。”
王煥生生動地闡釋著《城鎮化過程的村鎮生活污染控制研究》,他詳細介紹了一種尿液分離式馬桶———使用后,能夠把尿液與糞便進行分離處理。
他獲得了整場比賽的最高分390分。就在主持人剛一公布完他的得分,回到觀眾席上的王煥生,雙手握拳舉過頭頂,有力地揮了一下。
也許,作為本場比賽評委會主任的北京市科協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王力軍的話,一語道破了學術演講比賽的魅力所在———
“科技工作者用文學、藝術的語言來描述自己所從事的學術活動過程,將科學研究與文學藝術結合在了一起。”
分享到: